“十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在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深入森林防火宣傳、強化野外火源管理、加強基礎設施設備和隊伍建設、抓好科學防火和科學撲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森林火災損失大幅減少,先后3次在全國森林防火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連續5年受到國家林業局的通報表揚和獎勵,森林防火工作進入全國1行列。據統計,2001~2005年,全省共發生森林火警火災1288次(其中森林火警454次、一般火災834次),過火面積16743公頃,受害森林面積7926公頃,年均森林火災受害{TodayHot}率為0.17‰,火災發生率為2.78次/10萬公頃森林,火災控制率為6.1公頃/次山火,沒有發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災。與“九五”期間相比,森林火災次數、過火面積、受害森林面積分別減少29.5%、42.7%和54.1%,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下降0.2個千分點。
一、森林防火責任制進一步落實。2001年3月,李容根副省長與各市政府分管森林防火工作領導簽訂了《廣東省2001--2005年森林防火責任書》,省政府每年組織檢查,嚴格考核,通報結果,兌現獎罰。各市、縣政府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大力加強了森林防火組織指揮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能作用。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森林防火新理念穩步確立。全省各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科學指揮,安全撲救”的思想,在森林防火工作程序上,突出“預防為主”: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二是嚴格管理野外火源,及時消除森林火災隱患。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指揮,科學撲救”的原則,加強安全撲火和緊急避險知識的培訓,加強撲火隊伍的防護裝備建設,在組織撲救山火時,始終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三、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綜合保障能{HotTag}力不斷增強。“十五”期間,全省投入森林防火建設資金5.76億元,其中省級投入1.85億元,與“九五”期間相比,增加了62.1%。“十五”期間,全省共營造生物防火林帶39642公里,面積50841公頃;共購置各種撲火機具44.3萬臺(把、套)、森林消防專用車輛199輛,新建森林消防物資儲備庫294座,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新建森林防火指揮中心12個。五年來,主要抓了“一個議案、三個系統、五項工程”建設:一個議案:就是認真落實省人大常委會議案,全面推進全省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三個系統:即加強森林防火指揮信息系統、林火衛星監測系統和森林防火無線通信系統建設。五項工程:即實施了粵東、粵北、粵西3個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和2個廣東省1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建設工程。
四、森林消防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森林火災撲救能力進一步提高。目前,全省有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863支、40386人,其中組建了113支民兵森林消防隊伍(共13292人)。通過加強培訓演練,隊伍的整體戰斗力有了明顯提高,在撲救森林火災中,較好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五、森林防火規范化建設逐步進入軌道。及時制定和修訂撲火預案,制定了森林防火工作標準,建立了森林防火分級培訓制度。
我省“十一五”森林防火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四個體系”,達到“三個提升、三個嚴防”,實現“一個確保”。即: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組織機構與現代化指揮中心相結合的森林防火組織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林火阻隔體系,建立健全林火預警監測體系,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通信體系;提升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提升森林火災的防控能力,提升森林撲火的專業化水平;嚴防重大以上森林火災,嚴防人員傷亡,嚴防火燒連營;確保森林火災受害率低于1‰。
重點將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落實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各級森林防火組織機構,進一步完善撲火預案。二是堅持預防為主,建立健全林火預警監測體系。把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普法教育整體規劃,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加強火源管理和火情監測,提高森林火災預測預報水平。三是夯實基礎,提升森林火災防控能力。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和森林防火指揮體系建設。開設防火隔離帶和防火通道,建立以生物防火林帶為主體的林火阻隔體系。配置森林消防專用車輛,積極探索、推廣以水滅火。加強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建設和撲火物資儲備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