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說,“十一五”時期,我國生態建設要以植被保護恢復為中心,突出生態治理的重點,以重點地區的有效治理帶動和促進我國生態狀況的全面好轉。
賈治邦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點工程: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在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區,繼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護好6118萬公頃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并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在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保工程區內把采伐量調減到資源承受力范圍內,使工程區的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
退耕還林工程。在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京津風沙源區、南方重點石漠化地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等重點區域,力爭使25度{TodayHot}以上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還林。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強配套水利設施建設。
“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在“三北”地區,突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在長江、珠江流域和太行山地區,搞好大江大河和湖庫的生態治理和山區綠化。
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以海峽西岸、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為重點區域,拓寬沿?;闪謳Ш头雷o林,保護和恢復紅樹林,保護和恢復濕地,增強抵御臺風、風暴潮和海嘯等自然災害能力。
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繼續實施大熊貓、藏羚羊等15個野生動植物種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育中心和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新建濕地保護區222個,使我國濕地保護區達到523個,使我國50%的自然濕地、70% 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南方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封山育林{HotTag}(草)、退耕還林(草)、人工造林種草、基本農田建設和農村能源以及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生態移民和發展特色產業等措施,逐步恢復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重點水源區林業生態建設。搞好生態保護與建設、農牧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監測等工作,扭轉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惡性循環的趨勢;繼續抓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和三峽水庫周邊綠化帶的建設工作。
森林公園建設。新建一批森林公園,使全國森林公園總數達到2800處。制定國家森林風景資源保護政策,逐步建立對國有森林風景資源開發利用的國家特許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完善現有的1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和監管體系。
城市林業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全國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以上。(完)
國家林業局:力爭“十一五”時期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提出,力爭到201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森林蓄積量達到132億立方米,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733萬公頃,全部公益林、50%的自然濕地和9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25億公頃,森林公園達到2800處,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0%。
賈治邦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加速推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著力構建林業生態和產業體系,實施工程帶動,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開發林業的多種功能,努力把我國林業推向又快又好發展的新階段。
賈治邦說,“十一五”期間乃至更長一個時期,西部地區仍然是我國生態治理的重中之重。主要是指我國西部的“三北”地區、西南峽谷和青藏高原地區。這一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是我國生態治理的主戰場。
他還表示,我國將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還要啟動實施濕地保護、南方石漠化治理、沿海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加強森林經營,加快水源區生態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這些將成為“十一五”我國生態建設的亮點。(完)
“十五”期間我國投入2120億元加強林業建設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 “十五”期間,我國實施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國家累計投資2120億元加強林業建設,啟動并全面實施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這是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他說,五年來,我國全面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和長江流域等重點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善生態狀況,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顯示,天保工程使9500萬公頃森林得到有效保護,減少森林資源消耗4.3億立方米。退耕還林工程使3000多萬戶農戶1.2億農民直接受益。我國的沙化土地由二十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減少1283平方公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實現了逆轉。
賈治邦說,在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帶動下,我國五年完成造林 3200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867萬公頃,封山育林1330萬公頃。人工林面積增加到5300萬公頃 。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6.55%提高到18.21%,森林蓄積量由115.67億立方米增加到124.56億立方米。(完)
今年我國將全面啟動林權制度重大改革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表示,2006年我國將全面啟動林權制度重大改革,由于林業的主戰場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也將在農村。
賈治邦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繼續和深化,是進一步調動農民發展林業的動力源泉。搞好集體林區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對于林業的又快又好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
關于林權改革的基本思路,賈治邦說,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逐步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
林權制度改革將對林農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和利益?賈治邦說,這項改革既可促進農村快速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也給農村和農民帶來十分顯著的利益。一是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增加村級財力,鞏固基層政權;三是促進農村社會發展。
他介紹說,今年春節前,通過對福建省林權制度改革的實地調研了解到,南平、三明等重點林區農民收入的一半來自林業。邵武市上坪村全村人均每年林業收入達5200多元,家家有摩托車,甚至部分家庭有了私家汽車,70多戶村民在城區購買了商品房,占全村總戶數的三分之一。福建省林區平均每個村每年從林業中獲得的收入達3至5萬元,一些重點林區村級林業收入達10萬元,村里已經進行道路、水電、教育等公益建設,推動了社會發展。(完)
賈治邦:力爭到2010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2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姚潤豐)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27日表示,力爭到2010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2000億元,商品材產量達到9980萬立方米,人工林供材率達到70%以上,木材綜合利用率達到70%。
賈治邦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力爭“十一五”時期,我國基本建成規??捎^、品種豐富、布局優化、優質高效、競爭力強的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最新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000多億元。木材、人造板、家具、經濟林等傳統產業繼續鞏固,竹藤花卉、森林旅游、森林藥材等非木質產業迅速增長,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林業產業布局得到優化,形成了日趨明顯的區域化發展格局,一些資源小省變成了產業大省。
賈治邦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從七個方面做大做強林業產業:一是在國有林場和森工企業定向培育建設各類珍稀樹種培育基地。二是發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徑材、低質材為原料的人造板品種,適度發展以大徑材為原料的人造板品種,推進林板一體化。三是大力培育速生高產和高熱值、高含油的林木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四是大力培育竹林資源,建設一批竹林原料基地,發展竹膠板、竹制品、竹漿造紙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業。五是發展以木本糧油為重點的名特優新經濟林。六是開發利用我國鄉土樹種、野生花卉資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花卉和林木種苗業品種。七是培育10條森林生態旅游線,使全國年均森林旅游的人數達到4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