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碳達峰二期項目部主辦,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龍崗區人民政府承辦的以“綠色引領·碳索未來”為主題的2023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在深圳開幕。廣東省委常委、碳達峰專項負責人張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高等教育、科學和創新部發展科學和創新行動司司長舒拉特·奧塔約諾夫,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廣東省能源局局長吳道聞和深圳市副市長張華、張禮衛等參加了開幕式。
“深圳作為碳達峰二期戰略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碳達峰二期項目重點合作城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構建低消耗低排放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做大做強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2022年深圳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萬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1/8和1/5。”張華表示,深圳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打造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積極開展車網互動、超級快充、柔性充電、光儲直柔等新技術的示范應用,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和終端用能電氣化的比例。深圳著力發展綠色低碳交通,在全球率先實現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全面電動化,2023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66.6%,全市新能源車總量達93.4萬輛,均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也可以說是‘雙碳’主戰場。碳達峰二期將能源高質量發展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確保能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吳道聞表示,目前,廣東已基本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格局,綠色已成為能源發展的基本底色,單位GDP能耗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在全國繼續保持領先水平,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積極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能源高質量發展道路。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接下來廣東將以走在前列的擔當,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進一步加強能源市場體制改革及市場建設,加快推動能源領域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交流合作,不斷完善支持能源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努力為我國能源市場建設和綠色轉型作出應有的貢獻。
論壇開幕式上,《碳達峰綠色低碳發展年度報告(2023)》對外發布。該報告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能源管理、交通體系、智能建筑、生態環境、開放合作八大方面,梳理與總結了2023年碳達峰綠色低碳發展的工作與成果。《報告》顯示,碳達峰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頂層設計,率先發布了《碳達峰實施方案》,實施“七個行動計劃”,出臺“N”個配套政策,雙碳“1+N”政策體系逐步形成。深圳大力推進綠色技術基礎研究,率先立法規定基礎研究資金投入不低于科研資金30%,累計立項基礎研究項目200多項,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累計立項150余項。
在產業方面,深圳綠色低碳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2年,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為1731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智能網聯汽車(46.1%)、新能源(16.1%)兩大產業集群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在能源方面,率先推進能源數字化管理,深圳成立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推出碳達峰首個“電力充儲放一張網”,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在交通運輸領域,深圳率先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實現公交車、出租車100%純電動化,全力打造綠色低碳物流體系。
論壇開幕式上還舉行了“2023碳達峰綠色低碳場景示范基地”授牌儀式,共有12個優質綠色低碳場景獲得示范基地稱號,涵蓋公共設施、產業園區、消費商圈、校園空間等。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公共服務平臺也正式上線,該平臺在全國首次實現企業碳足跡申請、核算、第三方核查、報告、認證、證書及標識發放、過程監督的一體化、一站式管理服務,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進綠色低碳國際互認合作。開幕式現場還發布了《深圳市綠色低碳技術、設備(產品)推廣目錄(2023年版)》及團體標準《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與評價指南》等創新成果,并舉行了深圳新型儲能產業協會揭牌儀式。
26日還舉行了國際低碳能源發展創新生態論壇、碳交易論壇、碳預算管理制度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探索研討會、第二屆杰出碳路青少年-高校青年與中小學生“雙碳”知識競賽、“打造綠色低碳新體系 推動龍崗高質量發展”龍崗主題活動、重大成果發布會等多場論壇及活動。
據悉,本次論壇還將舉行國際(深圳-中亞)零碳城市產業合作圓桌會、加速邁向綠色碳中和城市論壇、綠色能源論壇、綠色制造業論壇、綠色建筑論壇、綠色交通論壇等活動。
資訊監督:劉奕 17739761747
資訊投訴:李瑞 15981879377